2009年3月31日
櫻花季里
y告訴我說,今年的復活節里她已預定好去京都了。
這個四月太暖,我想平安神宮里早已落櫻遍地。
妳不必去踏祇王寺里的春苔嫩蘚,
也別掛著在龍安寺里數石頭了。
先去醍醐寺吧,
那兒有太閣花見行列,延續著四百多年前的豐臣餘盛,
我猜妳依期能夠趕上。
妳說會用心去拍攝清水寺的夜景,
記得早些去舞台,倚著波形的欄杆,
遠眺千重子眼里的那片西山霞色。
下山時可往花見小路踱去,
大概還會遇上三三兩兩粉頸促步的藝妓。
回程經過祇園,別走的太快,記得要試試鍵善良房的葛切,
聽說那是凝聚了280年誠意的味道。
櫻花季里的京都,有妳尋訪的身影。
而我,將隨畫院上太行山──采風。
註:上圖是04年畫的秋景.
2009年3月24日
審美泛濫
我習慣晚睡,午夜時分總是一邊聽電台的網上直播一邊畫畫。
數日前,聽吳君如女仕的訪談節目,請來了梁國雄議員為嘉賓。
節目輕鬆,問題甚是八卦,大都圍繞私人情感、男女之事等,
梁議員到也袒然,皆是有問必答。
聽著聽著,發現只要涉及個人想法、觀點上的東西,
梁議員會時常運用「美感」、「美學」、「審美觀」這一系列的詞語。
這種使用方式不只出現在梁議員身上,
近十年來,許多報紙、雜誌都相當頻繁的使用這些字眼。
從具有都市美學的樓盤廣告;到某某人物的審美人生;以至時裝美感等等。
可能是這些字眼可以概括許多含糊不清的概念,
可能是這些字眼的夾雜會令內容顯的更有水準,
反正,這些字眼已被極度濫用。
將「美學」歸本清源,(aesthetics)意指研究感覺的學科,
日本人將其釋為美學,影響所及,以至多有顧名思義的誤會。
因為在「感覺學」里,「美」不過是介於「醜」的相對面,
是數之不清的感覺線上的一個點而已。
雖然「美學」定名至今249年,其研究內容已大為擴充,
但那些大字標榜「美學」的欄目、廣告,
細看下去,卻從不見對其所說的「美學」有任何詮釋。
一個樓盤,從那個角度體現了都市感覺學?
是外形美觀嗎?還是設計體貼呢?
如果只是前者,那準確的用「美感」就好,
如是後者,更是與「美學」相去甚遠。
再說「美感」,這是一種個人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感受,
出於每主體的完全獨立,「美感」不會形成一致,也不可能傳授。
可以培養的是「品味」;牽涉欲望體現的是「快感」;相較淺層的是「好感」。
太多的文案將這些字詞與「美感」混為一談,甚至與「時尚感」、「都市感」等纏繞不清。
之於形成「美感」的「審美」,則是一種心理活動,
是主體對客體在無意欲下的純粹觀照。
而這種觀照如果沾染上過往的經驗或生理的情慾,
就不再是一個「審美」活動了,所能達到的只是普通感覺而已。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什麼叫「審美人生」這類的句子。
「審美」活動很多人都有,但大都在未意識的狀態下已經結束,
繼而被夾雜著意欲經驗的感覺所取代。
而且,只有能把握到自已在「審美」過程時的當下感受,
才能接觸到真正的「審美」結果,其中包括所謂的「美感」。
聽梁議員的訪談,我不大相信他有過真正的「審美」活動,
要知道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為「審美」的對象,
不管那事物的本質是什麼,都會形成個人的「審美感」。
他口邊的「審美」只是指個人感覺好看的罷了,
而他所謂的「美」更非「審美」體驗的結果。
刻意選了一張04年畫的人體,
在繪畫作品里,似乎與人事物相關的題材,是較難使人進行「審美」的畫種。
2009年3月20日
三十
「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
…一天又過一天三十歲就快來」
十年前,一邊聽著這首歌,一邊翻開大千先生的畫冊。
「小白你看,太老師二十來歲的作品不過如此,以年齡計我們相差不遠啊!」
年少輕狂的自信總以大師來比較,相信再畫十年,會更接近目標。
那年頭,陽明山上白雲輕風,紅櫻細雨,
我們不停的為自己喝采。
「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
…一天又過一天三十歲就快來
…愛情是最辛苦的等待,愛情是最遙遠的未來…」
五年前一個假日的早上,音樂在收音機里傳來,
心頭突然一緊,視線竟是糊成一片。
原來,愛情和人生都無需守望未來,更不必等待,
應該多點想想現在,我並不是天才。
「總是平白無故的難過起來…
…一天又過一天三十歲就快來
…往後的日子怎麼對自己交待…」
今天,這曲子依舊在我耳邊唱著,
十年過去,感情的債欠了又欠,
大師的身影離我越來越遠,
所有的都無可交待。
「這一次我的心情 不高不低不好不壞」。
2009年3月15日
詩序
月前,鎮東兄寄來一信,內附其詩數首。
閱其序,感切甚深。
視之可代已言,故示於此。
己丑詩鈔
余中學學理,入大學始轉學文,庚辰始(零一年),至今近八載。八載亦不可謂不用功。嘗與摯友與璋、鏡田君論文,情切處皆以八載未竟一功而自覺虛度,君亦如此,不勝唏噓。
余自覺六一翁言「書有未曾經我讀」至理也,縱書未讀破萬卷,筆下固欠真神,然讀寫兼進,亦步亦趨,學力應能並進。春,年假賦閒,余於書房攻克二書後,忽發願仿襲自珍寫一輯詩,故學先生《己亥雜詩》,定名為《己丑詩鈔》。自知未如先生般「三百年來第一流,飛仙劍俠古無儔」人物,能克盡己職,不辱詩書,於願亦足矣。
是為序!
碩士畢業有感
(上平 十二文)
久負詩騷志,工商轉學文。
艱難天補裂,奮勵日偷昕。
經史艨艟艦,詩書壓頂雲。
三年江始漲,半點道初聞。
風過平湖闊,漣生寂水分。
開天窺日月,虛谷納紛紜。
旋即湖邊止,終朝岸上賁。
上欣嘉木秀,下怨弱風紋。
只可遙稱羨,何堪近與群。
方知三載業,未獲一功勛。
所得童蒙見,仍須自勉勤。
2008/11/26
2009/2/8(己丑年正月十四)定稿
註:照片拍於08年麗江行。
2009年3月11日
夜景
暮色漸濃,華燈初亮。
大凡拜於現代的照明設備所賜,
幾乎世上每一個安定的城市,都在努力的裝點自己的夜色。
初到台北時,朋友就推薦要在陽明山看夜景,
說文大後門的情人坡是個首選。
顧名思義,想必是個幽靜浪漫的地方,
卻驚見只是一段在半山腰沒有木蔭遮擋的車道。
外側的每一個防撞墩上,都坐滿了一對對的男女,
一二百米的車道,就連轉彎處的那一小塊空地,也擠了兩輛賣小吃的車子,
熱鬧的已找不到可窺景的空隙,
夜景魅力可見一斑。
回到香港,維港夜色雖然名滿天下,
絢爛的霓虹早已麻木了視覺,對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
每逢初遊香港的朋友,唯覺最值得介紹是一程天星夜渡,
迷離於波色浮影上的流光,倘恍間,會令人有相許到老的衝動。
下了小輪,陪朋友坐在海傍。
X說:「這里不過一場廣告燈牌的盛會,還不如台北夜景來的純粹。」
M說,「這里很美,但太喧鬧,看久了會累,我想去你介紹過的那個湖邊。」
是啊,一直沒跟你提過,那個湖邊有一坐孤山,
只是名字罷了,此山從來不愁寂寞,
不但曾築建過皇家的行宮,又有隱士俠女長伴,
一群印人依山結社,連著白堤更添熱鬧,
時至今日,少不了還有燈光的點綴。
07年,與Y留連於湖邊,
這里的夜景,不用上函館山或卡馬爾多利山如此勞頓。
只需隔水相望,螢光剔透處,
水天間,孤山獨自的玲瓏,
不帶一絲都市囂雜的氣息。
這幕夜景,不但醉心,更能醉情,
如何的疲憊與惱躁在孤山夜色前,
只餘的一陣酩酊似的陶然。
ps:照片即07年拍下的.
訂閱:
文章 (Atom)